今年,市政府“十件实事”中完成巩固和解决温饱1万人,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500人,其中就业2800人。一年来,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,加强领导,加大投入,创新机制,狠抓落实,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较快发展,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。截止目前,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70.7万元,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237.7万元、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,县级配套资金1233万元。实施财政扶贫项目108项,其中省级项目38项,市级70项。完成脱贫1万人,占目标任务的100%;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650人、就业2910人,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04.2%和103.3%。均提前完成目标任务。
一、承上启下、统筹安排
(一)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,分解目标,明确责任。今年3月23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后,将有关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。随后,各县(市)区也先后召开了会议,将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有关乡(镇)、村。通过分解目标,进一步明确了责任,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。
(二)统筹规划,扎实做好整村推进扶贫。按照上级竞争开发的原则,认真评选整村推进重点村,优选选择领导重视、村两委班子团结、工作思路清晰、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整村推进扶持对象,重点在13个村开展了整村推进。认真做好整村推进规划,全面加强整村推进重点村软硬件建设,全年投入整村推进资金863.2万元,新修村组道路35.1公里、新建人畜饮水工程3处,基本解决了这些村的行路难、吃水难问题。同时,对这些重点村进行绿化、美化,整修排水沟3000米、粉刷墙体2万平方米、新修文化大院3处1500平方米、新建花池820个、垃圾池65个、小游园4处,使这些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。培育壮大支柱产业,投入科技扶贫资金64万元,分别在这些重点村进行了经济林果、蔬菜新品种的引进、示范与推进。目前,13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基本完成,有4个村基本达到了新农村建设整治村标准。
(三)调整产业结构,大力推进产业扶贫。一是因地制宜,调整优化产业布局,重点发展山区特色农业。荥阳市按照“南抓核桃柿子、北抓石榴平菇”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,目前南部贫困山区核桃柿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0亩和2000亩,北部石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已形成了从广武乡的唐垌村到高村乡的刘沟村、官峪村、枣树沟,总长度达15公里的区域性石榴产业带,官峪、枣树沟村不仅是石榴专业村,还是平菇种植专业村。二是继续加大种植、养殖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力度,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。今年,依托农林科学研究所、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,在我市贫困地区推广小麦新品种800亩、花生新品种200亩、脱毒红薯200亩、蔬菜新品种1000亩,直接受益农户近600户。三是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作用,着力扶持一批能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的龙头企业。今年,全市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7000万元,扶持龙头企业4家,不仅带动了生产基地建设,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。
(四)加大搬迁扶贫力度,加快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。搬迁扶贫工程是跨年度工程。采取加大对2006年度搬迁扶贫工程的督促检查力度,加快工程建设进度,截止目前,2006年度搬迁扶贫工程建设全部完工,有726户2799人搬出了大山。通过政府牵线搭桥、企业定向招工、农民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,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,2006年度搬迁劳动力80%实现了就业,确保了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同时,继续扩大搬迁扶贫规模,今年新下达搬迁扶贫项目建设资金1571万元,计划搬迁569户2321人。至此,各有关县(市)区的搬迁扶贫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,预计到2008年6月可完成基建任务和搬迁任务。
(五)加强职业技能培训,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。按照“政府推动、学校举办、部门监管、农民受益”的原则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、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为目的,积极实施扶贫培训“雨露计划”,狠抓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工作,全年投入财政扶贫培训资金113万元,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3650人,占目标任务的104.2%,其中实现就业的2910人,占目标任务的103.3%,转移就业率达80%,提前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。
(六)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,积极推进社会化扶贫步伐。今年以来,加强对定点帮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,搞好沟通和协调,全市161个定点帮扶工作队共投入帮扶资金868万元,实施项目45个。
二、回顾总结、制定目标
2007年,虽然做了一些工作,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当前两个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:一是扶贫任务还很重。除去今年脱贫人口,全市161个贫困村还有贫困人口7.48万人,加上面上贫困人口16万人,总贫困人口多达23万人。二是扶贫难度加大。一方面,扶贫开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、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。另一方面,我们在实施扶贫开发的过程中,一直坚持的是先易后难的原则,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条件比较差,扶贫难度进一步加大。三是扶贫政策对我们不利。目前,河南省扶贫开发政策是集中70%的资金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,由于我市没有国家级贫困县,致使我们在项目和资金的争取上难度较大。
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: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。这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的方向。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,结合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,2008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机制创新为动力,以竞争开发为重要手段,以整村推进扶贫、产业扶贫、搬迁扶贫、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、科技扶贫和社会化扶贫为重点,以巩固解决温饱,缩小差距,促进和谐为目的,切实增加扶贫投入,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,扎实推进和谐郑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2008年目标任务是:完成1万人脱贫和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。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:
(一)创新扶贫开发机制,全面实行竞争开发。重点在在培训基地认定、科技扶贫示范基地项目立项、小额贷款发放、扶贫贴息贷款发放、整村推进重点村选择、搬迁扶贫试点确立等方面实行公开竞争。同时,建立健全奖优罚劣制度,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乡(镇)、村实行以奖代补。通过竞争,激发干劲,增强活力,促进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、上水平。
(二)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,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。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,开展整村推进工作。全面实施“五化一健全”工程,“五化”即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净化、产业化;“一健全”即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。逐步将贫困村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典型村和先进村,以点带面,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、上水平。明年初步计划完成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任务,巩固提高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标准。
(三)大力实施扶贫培训“雨露计划”,加快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。进一步加大扶贫培训投入,提高培训补助标准。建立健全扶贫培训联络员制度,加强宣传教育,引导贫困农民积极参加务工培训。加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“阳光工程”的合作,拓宽培训渠道,减轻贫困农民的负担。积极推进中长期培训,加强对扶贫培训基地的管理,促进贫困农民就业。
(四)大力实施搬迁扶贫,加快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问题。本着“成熟一个,搬迁一个”的原则,明年计划搬迁3000人左右。重点是继续扩大新密袁庄综合扶贫开发区的搬迁规模,搞好上街区整村推进搬迁和登封、荥阳、新郑等地的散居户、独居户搬迁。作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工程,我们计划在抓好搬迁的同时,加大对搬迁劳动力的培训力度,力争达到每户有一人在外务工,确保实现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的搬迁目标。
(五)积极实施产业扶贫,努力增加农民收入。重点是扶持和引导贫困地区建设种养专业村、旅游专业村和资源开发专业村,着力打造适宜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。
(六)大力实施社会化扶贫,增强扶贫开发工作合力。继续做好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。积极动员有关单位出台有利于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加大行业支持力度。进一步加强政策鼓励和舆论引导,支持和鼓励“希望工程”、“巾帼扶贫”、“扶贫助残”等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,不断提高社会帮扶的水平。
农业处
网站标识码:4101000026
地址:郑州市兴华南街39号
电话:0371-67180715
邮编:450005
传真:0371-67180715
|